受全球能源向低碳燃料轉型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燃料油需求下降的雙重影響,西方大型一體化石油公司和獨立煉油商大幅削減煉油產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煉油產能快速增長,導致亞太地區煉油產能不降反增。一增一降凸顯全球煉油產能從北美和歐洲向亞洲轉移的步伐加快,也彰顯煉油行業從陳舊、規模較小的煉油廠向現代化、產能較高的大型煉油廠轉型升級的趨勢。
2020年11月,國際能源署表示,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沖擊了石油產品的需求,預計到2021年底,煉油廠需求永久性減少數量增至每天170萬桶。
隨著低碳經濟席卷全球,全球能源需求亦加快向低碳燃料轉型。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全球能源市場的領頭羊,煉油行業最先感知這一市場變化。一些競爭力不足的煉油廠不得不關閉或轉為生產可再生燃料。
2007年以來,由于能效的提高,北美、西歐和日本大部分地區的燃油消耗量一直停滯不前或有所下降。發達地區的煉油廠一直在努力保護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這給盈利能力帶來了下行壓力。產能過剩的問題在經濟強勁增長時期被掩蓋,但在每次危機中都暴露了出來。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引起燃料需求大幅萎縮,成品油大量過剩,歐美涌現煉廠關閉潮。在美國,馬拉松石油關閉位于加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煉油廠,以應對需求下滑。費城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在去年夏天發生火災和一系列爆炸后,關閉了旗下一家加工能力33.5萬桶/日的煉油廠,并將其賣給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據路透社計算,這三家煉油廠的加工能力合計為52.3萬桶/日,占美國煉油總產能的3%,美國煉油總產能已降至1850萬桶/日。
近期,歐洲幾大經濟體執行的封鎖、部分封鎖和宵禁措施,再次削減了石油需求,而歐元區和整個歐洲的雙底衰退現在看起來難以避免,大量煉油廠正面臨永久關閉的風險。由于燃料需求的下降,自2020年初以來,眾多的歐洲煉油廠一直都在苦苦掙扎,其中許多煉油廠重組業務,包括永久關停原油加工生產裝置。英力士的合資企業Petroineos計劃永久關閉21萬桶/日格蘭杰默斯煉油廠的部分裝置。大宗商品貿易巨頭貢沃集團此前曾表示,考慮暫時停止其位于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煉油廠的生產,受影響產能約為11萬桶/日。而據行業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預計,2022~2023年,歐洲每年有14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面臨停產風險,約占其總產能的9%。其中,荷蘭、法國和蘇格蘭的煉油廠都有可能被關閉。
大型一體化石油公司也在削減下游產能,有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低碳目標,有的是迫于經濟壓力和對未來預期悲觀,也有的是當地政府監管嚴格所致。殼牌準備出售手下的8家煉油廠,BP將在2030年前將其下游資產削減30%。道達爾將加大能源轉型力度,大力開拓替代油品業務。與此同時,?松梨跀R置其位于得克薩斯州的Beaumont煉油廠擴建計劃,PBF能源計劃在北美再減少100萬桶~150萬桶的煉油能力,并計劃在全球范圍減少50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
與歐美煉油行業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期亞太地區煉油產能不降反增,這主要是中國的煉油產能快速增加所致。浙江石化40萬桶/日的二期工程2020年12月底試運,中國石化20萬桶/日的中科煉化已投運,沙特阿美40萬桶/日的Jazan煉油廠也將很快投產。
與西歐、北美和日本不同,過去10年亞洲地區(除日本)的燃料消耗量增長迅速。自2009年以來,該地區的三個子市場——西亞(以海灣地區為中心)、南亞(以印度為中心)和東亞(中國),貢獻了全球2/3以上的石油消費增長。
亞洲的煉油廠更有競爭力,因為它們距離市場更近,可以大批量生產并獲得較好的規模經濟效益。亞洲新的超大型煉油廠通常設有綜合石化裝置,能夠生產更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低價值燃料。因此,新的大型煉油廠可以從等量原油中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大份額的有價值產品,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競爭對手,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